洪武十五年末的一天夜里,已经病退修养年余的宋濂,终究是没能有熬过肃杀的冬季,哪怕卧寝内烧着的都是宫中御赐的红罗炭,也没有能够留住这位开国文宗。m.654Xs.coM
是夜,朱标被自家太子妃轻轻摇醒,皱着眉沉着脸坐了起来,这两个月来朝中事物颇多,东瀛银矿的开采又总有坏消息传来,经常要熬到很晚,他是有些缺觉的。wWw.654xs.cOm
常洛华接过宫女递来的花茶轻轻抿了一口,感觉温度适宜才送给自己夫君,朱标喝了一口,然后伸手揉了揉眼睛:“没事的,说罢。”
“宋府刚传来消息,夫子突然病重,太医也说回天乏术了,爷是不是该去送一送。”
朱标揉眼睛的动作改为用手掌盖住脸,常洛华轻声劝道:“算来夫子今年七十有二了,古稀高寿,爷也不必太过哀伤。”
朱标缓了一会儿,然后默默的起身任由宫女为他穿戴,穿好衣服后吩咐道:“这个时辰圣上刚刚歇下,不必惊动了,待早起时在禀报。”
刘瑾应了一声回去安排,所谓卑不动尊,宋濂于皇帝而言,只是臣子,这两年也不是没有品级比宋濂高的开国功勋逝世,除了李贞作为姐夫外,都未曾劳动皇帝。
而对朱标而言,除君臣外,宋濂还是他的授业恩师,有传道解惑的恩情,因而是必须去吊孝送葬的。
何况除了礼义之上的事情,宋濂这些年为了他也是呕心沥血,早七八年便可乞骸骨归乡颐养天年的,但为了稳住国子监,不顾年老体衰坚持留在京中任职。
要知道宋濂早就是功成名就了,凭文章经义以及史学上的成就便可名留青史的人物,并不缺这几年的为官经历,可知老人家还苦熬着自己的晚年,就是为了多扶一把朱标,多为他栽培些得用的官员学子。
踏出殿门便见雪沙扑面,寒风凛冽,不远处就是准备好的车驾,白虎皮铺座,里面燃着暖炉,但因匆忙,加上车内太阔,温度还是很低。
刘瑾快速在自家殿下脚下布置好乌金麒麟脚炉,又往靠背上放了几个手炉,保证起码殿下不会受冻。
朱标有些呆愣的看着车驾内燃着的烛光,倒也不是太悲痛,毕竟人谁无死,夫子这个岁数已经算是喜丧了,只是莫名感觉有些无力,更是感觉上一个时代的人真的在雕零了。
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父皇母后身上,父皇也就罢了,到底是经过历史证明的顽强长寿,可母后就不是了。
车驾出了承天门后一路疾驰,金吾卫在前开道,早就接到消息的兵马司撤开设立在街道上的宵禁栅栏。
等朱标赶到宋府的时候,宋濂已经汗出如油心气衰竭了,是用宝参吊着最后一口气,朱标一路没有理会行礼叩首的人,只是在进入卧寝前脱下了披风,以免上面的寒气袭到夫子。
见太子殿下终于赶来了,宋濂精神微微振奋,竭力咽下口中的参汤,又示意太医施针,让他能交代好后事。
朱标坐在榻前握住已经枯瘦下来的手,其掌心冰凉但很滑腻,朱标一时竟也不知如何开口了。654尒説
宋濂的目光黏在朱标脸上,看着他哀痛的表情笑道:“殿…殿下,这几日是不是没歇息好,您要多休息,要以国本为重…”
朱标应道:“是,都听夫子的…”
随着太医下针后抽身退下,宋濂的精神明显的振奋了起来,但朱标能感受到,手中握着的手越发冰凉了,好像比外面的雪还要凉。
“老臣家里没有什么不放心的,殿下也莫要因顾念老臣而多做提拔,宋瓒也非为官之才,能在国子监教书已经勉强了。”
“朝中之事,殿下悉透而明,臣早就无有教者,只是为人主者,还是要多以宽怀,圣上开国而伟烈,虽用重典治世,然天下黎庶皆蒙其恩,而无敢有异言。”
“殿下将来承继大业后,定广施恩惠与官员与民夫与工匠与商贾与外藩子民,要停下开拓之锋刃,惜民力而促繁衍…
“要长与修心养性,己身德行,人之至宝,心中自有圣人,何劳外慕,养吾心而能够冲然、渊然…存明心而克除人伪,便能与天地并运,与日月并明,与四时并行,实现君子之道”
朱标不时点头,而宋濂的声音也渐渐变小,最终在一众弟子及家小的注视下安然离世,室内本就压抑的啜泣之声渐渐大了起来。
朱标呼出一口气,将夫子的手轻轻的放回被褥之中,年幼时老朱常年在外征战,除了自己母后外,陪旁他最久的便是宋夫子了。
朱标能有今日之能,绝对是离不开老夫子的谆谆教导,他初来时,是有些瞧不上这老一套的经学典籍,是宋濂让他认识到其中的天地万象,为人处事修身治国皆在其里,尽可求之。
宋府一直忙到清晨,宫里也传来圣上宣布辍朝三日的消息,没多久又有内宦前来宣旨缅怀,最后一句是“濂事朕二十三年,未尝有一言之伪,诮一人之短,始终无二,非止君子,抑可谓贤矣!”
这是来自朱元璋对老臣的盖棺定论之言,非止君子,而如古之圣贤一般,包含了对他教授太子的感激之情。
如此礼部的官员肯定是要为其拟定一个上好的谥号以极尽哀荣。
第二日,朝廷就下旨追封了宋濂祖父为亚中大夫、太常少卿,其父为嘉议大夫、礼部尚书,其祖母与其母皆追赠淑人。
至于宋濂自己,国子监祭酒特进荣禄大夫正治上卿,加礼部尚书衔,晋太子太师,追谥文端。
礼部拟定谥号后送到了老朱面前,皇帝亲笔圈了宪和端,命人又送到太子身前,这两个无疑都是美谥。
博闻多能曰宪,守礼执义曰端,而这宪字里,又包含了一个虽多能,不至于大道的意思。
也不能说不对,老夫子确实不善实务,能抚境安民,但朱标作为弟子,在有权做决定的时候,肯定是要给夫子再上一层的。
恭己有容曰端;秉心贞静曰端;守礼自重曰端,善矣!
…………
洪武十六年,朱标以修缮帝乡祖陵为由,又将一笔巨款用在了医学及人体研究上,现如今那边,有的是因修堤开矿开荒而伤病的倭奴…
随着东瀛矿产的疯狂开采,大明的金银储备充盈,发行的纸币也就越发稳定,周边的藩属国也有不少商人开始使用。
前几年带回来的海外作物,也经过试种栽培选种等等方法,开始尝试扩大规模的栽种,当然,主要是在贫瘠的土地山林之上,目前主要还是作为辅粮或者菜品而种植。
就目前的情况来看,在中原及江南地区百姓是不愿意去尝试种植这些的,更倾向多种些经济作物,朝廷也不好强制推行,只能是多在官田皇田内栽种驯化。
辽东朝鲜等地,或许才是它们要发力的地方。
随着西南南洋的几个小藩属国率土内附,朝廷对边疆的掌控开始变得越发吃力起来,朱标知道这已经是到了时代的极限了,在没有出现电报的情况下,在多的手段政策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。
好在朱标现在已经有足够的银子,可以投在几十上百年看不见什么成果也无关痛痒的科研项目上,以蒸汽电力,这两项作为核心目标。
………………(本章完)
网页版章节内容慢,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
请退出转码页面,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。
654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第一太子更新,第八百九十一章 文端免费阅读。https://www.654xs.com